- 朱小泉;李瑛;
家庭托育需求是地方托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参考因素。选取巢湖市515名0~3岁婴幼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托育认知及托育服务需求展开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中小城市家庭目前仍以家庭托育形式为主,大多数家庭对公共托育持观望态度;家长对托育质量期待较高,但可承担费用有限,且对政府托育服务支持的期待值偏低。为更好地支持家庭托育并满足家长对公共托育的期待,政府应积极建立普惠性托育点,尤其要满足2~3岁幼儿家庭的送托需求;加强监管与支持,优化托育市场;做好托育宣传工作,积极建设多元化的家庭托育指导网络。
2025年03期 v.27;No.14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曹峻瑜;邵小佩;
创设良好冒险游戏心理环境在增进幼儿主动参与和大胆探索、促进幼儿复原力与应对能力发展、增强幼儿认同感与秩序感、提升幼儿风险评估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从现有脑科学研究成果入手,探究脑科学视域下幼儿园冒险游戏心理环境创设的要求。面对冒险游戏心理环境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现实挑战,幼儿园应着力创设积极向上、有针对性、可感知、利于协同合作的心理环境,从而支持幼儿情绪调节,形成良好心理状态,促进幼儿深度发展。
2025年03期 v.27;No.143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陈雷;
数字化建设是目前高校管理与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向之一,将数字化技术运用于推进学前教育专创融合建设,能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数字化的学前教育专创融合支撑平台应以数字校园平台底座为基础,构建资源高度共享、校院两级评价、专家分类指导、智慧分析及个性化推荐的四维工作体系,并从提升教师的数字化素养、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学前教育专创融合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探索专创融合实践等方面实施学前教育人才的专创融合培养。
2025年03期 v.27;No.143 11-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汪维;
从政府、社会组织群体和农村学前教育个体三个层面建构的社会支持体系,对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村学前教育仍然面临政策支持、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挑战。在城镇化、少子化、管理体制改革等背景下,应以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先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协同平台搭建为载体,以教育内涵提升为宗旨,加快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推动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27;No.143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张寅;
我国人口规模与结构已发生重大转折性变化,呈现出少子化、老龄化特点,这对于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学前教育队伍结构与质量,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财政投入使用效率都是巨大的挑战。以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N县为例,剖析该县在低人口出生率背景下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地方政府应通过调整学前教育资源规划和布局、加强师资统筹管理、探索学前教育资源弹性供给、提升财政投入使用效率等路径,实现县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27;No.143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邵洁琪;
在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已然成为高等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重要内容。CPS(Creative Problem Solving,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型是一种结合发散思维和聚敛思维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对该模型在国内外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分析,在结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CPS模型的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旨在为实现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力提供指引。
2025年03期 v.27;No.143 25-2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范泽宇;赵双迎;
幼儿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初始阶段,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幼儿园教育,有助于丰富幼儿园体育活动资源库。目前幼儿园体育课程及户外活动主要以幼儿接受程度高、对器材要求低的项目为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及游戏在幼儿园有待深入开发。幼儿园可通过打破育人壁垒、发挥教育功能、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潜能,并通过推进高质量园本课程建设、提升师资水平、创新幼儿园文化创建形式等路径实现教育潜能的延续。
2025年03期 v.27;No.143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欣雨;
为探究思维导图发展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的作用,选择浙江省某幼儿园大班50名幼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绘本教学能一定程度提高大班幼儿的叙事性讲述能力,尤其在故事结构、叙事长度、对话的使用、时间标记的使用等维度上有明显帮助。教师在借助思维导图发展大班幼儿叙事性讲述能力时应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与高质量绘本,充分厘清故事脉络和关键要素,有针对性开展个性化教育,创设宽松环境引导幼儿间的协作与交流。
2025年03期 v.27;No.143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吴亲园;
通过对CIPP评价模式内涵以及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意义的梳理,从以下三方面创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的运行机制:提高评价机制的系统性和导向性,推动课程思政评价的“四维联动”;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和全面覆盖,完善课程思政评价的三级递进机制;完善评价组织,明确评价范围。在实践中发现,以CIPP评价模式为基础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增强了高职课程思政评价适应性,有助于形成一个可持续的良性评价循环,有效解决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工作的健康发展。
2025年03期 v.27;No.143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赵孟懿;
美育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独特作用,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利用自身的师资力量、学生资源、教学内容、教学设施和信息化等方面优势,通过组织师生深入乡村开展美育设计、创作和教学实践,推动美育人才双向交流,能够在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产业升级、乡村学校美育、乡村传统文化遗产传承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利用乡村美育的实践资源也能有效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
2025年03期 v.27;No.143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刘畅;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基于意义学习理论,可从知识、应用、整合、价值、情感和学习六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在情感和价值观上的发展。“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应结合课程思政内涵,通过阐释、传播、融合、比较、顺应、反思的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中,以有意义的学习促成各类目标的实现,即在提升学生英语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落实思政教育。
2025年03期 v.27;No.143 56-5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张渊;王心如;
舞蹈能强健体魄,也能陶冶情操,兼具阳刚之美和儒雅之美。一些舞蹈作品缺乏阳刚之气,学习舞蹈的男生容易被贴上“娘娘腔”“阴柔”等标签,导致这部分男生对舞蹈产生偏见,甚至排斥舞蹈。为此,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可从树立正确舞蹈认知、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教师示范引领、重视刚舞成分、强化身体素质训练等方面探索舞蹈教学中阳刚之气的培养路径。
2025年03期 v.27;No.143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朱海岳;
组织育人是高校“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育人优势。高校组织育人的内在机理体现为组织自身的育人功能、对育人体系的推动辐射和对“三全育人”的统领支撑。高校组织育人体系由逻辑结构、职能定位和内部协同机制构成。实现高校组织育人体系有效运行需要健全高校组织育人工作机制,包括构建组织育人实施体系、完善资源统筹与条件保障机制、完善组织育人评价奖惩机制。
2025年03期 v.27;No.143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沈斌表;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智慧学工平台通过构建“数据中台+智能算法+场景矩阵”三位一体创新架构,实现了学生工作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准育人”升级,学生工作效能大幅提升。平台综合了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各个模块,以数据中台整合多源异构数据,依托智能算法构建学生画像与预警模型,通过场景矩阵实现精准化服务供给,不但有效破解了传统学工系统存在的数据孤岛、服务泛化、响应滞后等痛点,同时在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效率、优化学生工作资源配置、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治理标准化、算法模型动态化、场景创新生态化的实施路径,为高校学生工作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范式,为提升高校学生工作效能提供实现途径。
2025年03期 v.27;No.143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王斌毅;周翊;
高校学生党建品牌化建设是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有效路径。在分析其价值的基础上,阐明党建品牌化建设与内涵式发展的契合点。同时,剖析当前部分高校存在的定位不清、特色不明、契合不深、传播不畅、考核不严、联动不强的困境,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活动载体、协同多方力量、分层梯度培育、完善考核机制和拓宽传播渠道的具体策略,助力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
2025年03期 v.27;No.143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孙小妮;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伟大斗争和实践中孕育的先进思想的结晶,要将其不断传承和弘扬。为了将红色基因融入学生党员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担当,高职院校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索:整合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教育内容;搭建党建平台,创新党员学习形式;创新教育形式,强化政治认同;用好社会实践平台,加强实践教育;挖掘红色榜样故事,提升示范引领力。
2025年03期 v.27;No.143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巩新萍;李牧城;
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重构教学空间是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以此为逻辑起点,聚力人工智能推进思政课教学准备、实施、评价环节的革新,聚焦精准定位高校思政课教师新角色新职能、构建校家社多元高效协同育人新机制和高校思政课教学新生态的人工智能驱动思政课教学生态系统重构。为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涵养实践智慧,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025年03期 v.27;No.143 82-8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金锦涛;
政治认同素养培育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当前传统的第一课堂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都在积极探索提升学生政治认同感的有效方式,而近年来第二课堂逐渐兴起并成为各校不断探索的试验田。第二课堂开展偏向技能要求,突出专业素养;偏向特色载体,追求形式创新;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不足。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第二课堂发展的隐性障碍。在中高职一体化的实践中,第二课堂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还存在着系统性、理论性和衔接性的难点。从路径来看,需要聚焦系统推进,发挥协调机制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发挥指导性作用;突显思政特性,实现多元培育。
2025年03期 v.27;No.143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力学;
作为校园基层党建骨干力量,高职院校组织员肩负着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基层党务组织工作指导的重要职责,是全党组织员队伍中不可或缺的成员之一。以高校组织员胜任力评价体系为测评媒介,精准评估专职组织员在政治素养、工作素养、学术素养、个人素养、职业素养五个维度的岗位胜任力现状,对症提出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管理培训、善用激励措施、配合主观努力的履职能力提升措施,以期为高职院校专职组织员队伍建设、党建水平提升提供借鉴。
2025年03期 v.27;No.143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晓宁;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基础环境。多元化的网络思潮不断冲击着大学生,导致其出现网络道德新偏差,应从网络道德的“知、意、行”三方面切入探究出现网络道德新偏差的根源,并从三个方面进行引导:从主体角度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提升自身网络道德修养;从高校角度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构建网络道德教育新模式;从社会角度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社会合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025年03期 v.27;No.143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菲菲;蔡小飞;
现代社会倡导精准服务。为改善现有的档案服务相对陈旧的现状,结合新媒体时代,提出高校档案精准服务理念。在新媒体时代高校档案精准服务的价值定位与实施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精准分类档案资源、精准获取用户需求、精准匹配档案服务内容、精准呈现档案内容、精准评价档案服务、精准反馈档案服务的具体实施策略。
2025年03期 v.27;No.143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