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on

学前教育研究

  • 幼儿园课程改革背景下课程教学类资源选用广泛的归因分析

    黄洪兰;

    幼儿园保育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教育价值,不宜依赖课程教学类资源。但是实践中幼儿园普遍存在依赖课程教学类资源的现象。为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动因,运用方便抽样和目的性抽样方法,选取某省7个县(市)12位幼儿园新手教师进行了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了编码主题分析。结果显示,保障教师自身保教质量、教师课程研发困境和外部环境影响是幼儿园普遍依赖课程教学类资源的三个因素。其中外部环境加剧了教师课程研发难度,继而导致幼儿园教师依赖课程教学类资源以保障自身保教质量,是造成幼儿园教师依赖课程教学类资源的关键。因此,建议首先从改善外部环境着手,解决幼儿园教师过度依赖课程教学类资源的问题。

    2025年04期 v.27;No.14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宁波市民办幼儿园信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路径

    陈星达;

    针对民办幼儿园存在的办学质量问题,研究提出构建信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旨在运用大数据分析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民办幼儿园信用风险的智能监控和科学预测。系统建设内容包括功能模块架构、指标体系构建、实施技术线路等,以期提升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日常监管提供新思路。该系统可推动“互联网+”学前教育信用监管模式创新,为教育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2025年04期 v.27;No.144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非遗融入幼儿教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吴欢;崔淑萍;

    非遗融入幼儿教育,可以将传统文化精髓植入幼儿心灵,促进幼儿人格的全面发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法,发现当前非遗融入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教师非遗文化知识储备不足、相关活动开展有限、活动形式单一及教师对非遗文化认同感缺失等问题。为促进非遗与幼儿教育的深度融合,可以从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加强幼儿园课程建设、在幼儿教育中融入传统节庆活动、营造非遗文化氛围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2025年04期 v.27;No.144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双向赋能:基于小日志的师幼共生评价模式

    周寒;

    为提升学前教育评价质量,聚焦评价实践中“谁来评”“怎么评”“评了又如何”等关键性问题,提出以师幼共生为导向、小日志为载体的评价管理改革方向。通过构建价值探析—内容探寻—策略探究—实践探思的评价模式,推动评价从教师主导转向师幼共生,实现幼儿经验生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双向赋能。

    2025年04期 v.27;No.144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家园共育的儿童成长记录数字化建设

    江柠柠;徐璐;

    儿童成长记录是全面发展评估的重要工具,传统纸质形式的记录存在着信息碎片化、家园协同性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动态跟踪的现实需求。借助数字化手段完善“玩家之旅”儿童电子成长档案,通过优化内容结构、打通协同网络、构建共享机制,架构“全程、全员、全方位”家园共育新路径,实现幼儿成长轨迹的动态可视,提升家园共育效能,为学前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新范式。

    2025年04期 v.27;No.144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项目式学习赋能幼儿园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

    兰小红;

    幼儿劳动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幼儿生活力成长的一部分。幼儿园开展适宜的、生动的劳动教育,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紧密联系幼儿生活,引导幼儿在实践中探究、表征与表达,将获得的经验应用于自己的生活。项目式学习赋能劳动教育,使幼儿在认知、能力、品质三方面获得提升;并通过照顾式、探究式、生产性三种劳动策略深化实践,让幼儿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助推幼儿劳动教育走向深入。

    2025年04期 v.27;No.144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宁师新书架

  • 《区域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简介

    <正>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刘海副教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25年1月出版。201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迎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学前教育公共政策取向发生重大转变,重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旋律。

    2025年04期 v.27;No.14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师教育研究

  • 理解儿童: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密码

    章群弟;

    理解儿童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追求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必然要求。儿童意识及观察力、理解力、共情力、支持力是教师理解儿童的关键条件。幼儿园教师要基于保教实践场域,通过在具身实践中发现、在实践反思中思辨、在协同互动中对话、在迁移运用中内化等实践路径,不断提升理解儿童的专业素养,进而实现日常工作和专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2025年04期 v.27;No.144 31-3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评价素养内涵及其培育

    陈晨;王卫华;

    根据评价素养层次论与教师评价素养结构模型,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评价素养指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保教学习与实践中从事评价活动所需素养。研究具体分析了评价态度层、评价知识层、评价技能层的现实表征,通过构建“两域三元三轨”师范生评价素养培养模式,依托“评价互动平台”,实现评价素养的一体化培育。

    2025年04期 v.27;No.144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高等教育研究

  • 新时代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路径探析——以浙江为例

    籍洪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地方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具有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和战略价值。深入挖掘浙江地方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育教学资源,并从课程资源、教学团队、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教学载体等方面探究浙江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从而助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2025年04期 v.27;No.144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辩证思维视角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四重维度

    励宁;

    20年来“平安宁波”的建设既是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保障,也带来了经验和启示。安全稳定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平安校园建设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高校在维护校园稳定的长效机制建设中,应科学把握四重维度,即使命引领和价值追求的辩证统一、内外联动与重点突破的辩证统一、固本培元与开拓创新的辩证统一、制度规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2025年04期 v.27;No.14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国外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干预路径及本土启示

    叶蓉;陈卓;

    网络已成为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学生是互联网上的活跃群体,其电子健康素养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通过文献综述,系统梳理国外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借鉴国外研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从网络治理支持性政策、分层教育系统化教学、多样化校园干预举措、生活方式高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27;No.144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躺平”主义对大学生奋斗精神的消解及应对策略

    闫书华;

    “躺平”主义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它从思想和行为两个层面影响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躺平”主义冲击“劳动立身”的生存基础,弱化大学生的奋斗意识;消解“奋斗出彩”的价值信仰,降低大学生的奋斗能力;动摇“立德树人”的育人根基,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应以劳动教育引领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培育、以奋斗精神构筑大学生的价值信念、以多方联动营造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浓郁氛围,积极探索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27;No.144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知行合一”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邬红波;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与推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强调认知与实践的统一,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还存在“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等“知行脱节”的问题,影响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解读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内涵、剖析大学生“知行脱节”的现状的基础上,从提升个体层面的自我约束能力、提升高校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榜样作用三个层面,探索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路径。

    2025年04期 v.27;No.144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红色戏曲文化元素融入群众舞蹈创编课程探索

    常俊勇;

    红色戏曲文化元素与群众舞蹈创编课程的融合,既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又强化了群众舞蹈的审美与社会功能。群众舞蹈的地域性、群众性和娱乐性特征,为红色戏曲文化元素的融入提供了艺术基础。二者的结合既丰富了舞蹈表现力,又增强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能。在理论层面,红色戏曲元素的融入有助于革命历史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和群众舞蹈内涵的丰富;在实践层面,需通过挖掘地域红色资源、注重专业人才储备及借助数字化技术等手段,提升群众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教育价值,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发展。

    2025年04期 v.27;No.144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探析

    胡英敏;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精神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思政课为主阵地、红色文化为载体,实现教育阶段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充分施展思政课的教育引导功能。这既有利于为实现民族复兴培育具备时代担当的青年人才,又有利于筑牢文化自信根基。改革中要坚持系统性、适应性、实践性原则,从设定螺旋式教学目标、构建多元化教学内容、创设阶梯式实践活动、建立数字化评价体系四方面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

    2025年04期 v.27;No.144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行动”式创业课程体系变革

    吕天营;俞金波;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发“情境-行动”式创业课程体系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理论创新性。该体系结合“实际情境”“协作会话”“学生行动”“教师引导”“环境资源”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要素,精准定位现有创业课程体系的困境并实现靶向突破。基于情境、问题、行动三大框架构建“七步法”情景化教学流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范式革新,制定倾听、区分、发问、回应的“四能力”教练式师资标准实现授课师资队伍变革,研发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探索、自主总结的“三自主”行动型教学资源以实现课程内容资源创新,最终形成“情境-行动”式创业课程体系,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创业知识的自主意义建构。

    2025年04期 v.27;No.144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四趣学堂”:工作坊模式下高职劳动教育课程构建与评价

    傅科杰;

    新时代教育强调“知行合一”与“五育融合”,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素养、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调研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构建工作坊模式下“趣厨”“趣植”“趣修”“趣节”的“四趣学堂”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保障体系,可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与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27;No.144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OBE理念下“日语阅读”课程思政实践——以“小组合作发表”活动为例

    严觅知;

    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下,“日语阅读”课程中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引入“小组合作发表”的课程整体满意度较高,课程改革在提升学生学术能力和思政素养方面成效显著。同时也存在学生参与度不均、反馈机制不充分等问题。据此,提出包括角色分工、系统性反馈和任务优化等改进策略,以期实现学生学术能力和思政素养的双重提升,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2025年04期 v.27;No.144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满意度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胡泽圻;周兴浩;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提升公寓服务质量对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服务质量满意度的现状,从创新学生公寓服务模式、优化学生公寓服务功能和提升学生公寓服务实效三个方面,探索公寓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的策略,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2025年04期 v.27;No.144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三全育人”理念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

    孙敏明;

    “三全育人”理念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据此,浙江万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致力于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思政向专业思政的转化、构建“理论+实践”的思政育人模式、拓宽“汉语言文学+”的多渠道育人途径、促进教师科研和服务社会与教育教学协同联动等具体路径,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机制。

    2025年04期 v.27;No.144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价值共创”视角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探析——以“演讲与口才”课程为例

    马慧;

    语言表达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演讲与口才教学在师生角色定位与教学的实践性方面面临挑战。随着“价值共创”理念的引入,传统师生角色发生转变:教师从课堂控制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学生由教育消费者转化为生产者;口语实践教学得到进一步强化,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多方共赢;师生共创多方参与、互动合作的教育环境,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共育。

    2025年04期 v.27;No.144 98-10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黄惠琴;张思杰;

    教育数字化要求“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教育变革。系统探讨其数字化教学创新实践,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知识图谱、PBL(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和产教融合模式,提出一套完整的课程数字化教学实践方案。本方案能推动课程教学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创造”的转变,也为社会培养兼具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2025年04期 v.27;No.144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建设的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

    张静;李牧城;

    “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建设质量是推进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专业群建设质量内涵为起点,梳理其主要特征和关键要素,并针对首期“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构建专业群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以期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和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27;No.144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蔡子毓;

    全球产业智能化转型催生新质生产力,对高职院校服装教育提出改革要求,服装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挑战,需要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契合服装行业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育体系,为服装类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v.27;No.144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中小学教学与管理

  •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策略举隅

    陈红;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健全人格有着积极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从“通过求证和质疑进行理性批判”和“基于标准做出评价和判断”两个维度出发,通过“辨识与提取,多方求证”“质疑与探究,开放理性”“学习经典作品,寻找标准”“评判和修正作品,制定标准”“多角度考量文本,审视标准”等策略,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2025年04期 v.27;No.144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职学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与探索——基于汉学体验中心的考察

    余开颖;邱盛;张骞文;

    探索“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职国际化教育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路径,是中职学校国际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学体验中心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开发菜单式课程、开展多渠道教学和组建特色志愿者团队,构建了一套规范、有效的“VISA”传统文化体验运行模式,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职的教育国际化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27;No.144 120-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双螺旋模式构建及应用

    陈林;

    五育融合与网格化治理的双螺旋模式可以满足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求。五育融合即通过德育韧性培养、智育技能渗透、体育情绪管理、美育压力疏解、劳育责任培育的协同机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动力轴”;网格化治理则通过三级网格架构与动态响应机制,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动力轴”。五育融合与网格化治理的深度耦合,不仅能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构性困境,更能构建起具有进化能力的教育生态。

    2025年04期 v.27;No.144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德育渗透探索

    邢云;

    “双减”政策为学科德育提供了新契机。在初中数学作业中渗透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契合德育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时代要求。但实践中存在教师主动性不足、实施与评价困难等问题。教师应遵循整合性、明确性、实践性、适应性原则,从目标设定、情境创设、个性化支持、家校合作、整合设计五个方面探索有效的实施路径,通过作业设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5年04期 v.27;No.144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独唱与合唱双轨融合的小学“音乐心育”探索——基于宁波市两所小学的实践

    徐微;蒋逸萍;

    基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要求,探索独唱与合唱双轨融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对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以宁波市两所小学为例,开展为期1年的实证研究。教师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构建“安全岛”独唱空间模型、开发“音乐情绪光谱日记”、开展卡农声音训练、组织角色轮动式合唱等,证实音乐实践活动能有效促进自我认知重构与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同时从生物反馈、量表测试、行为观察三个维度建立评估体系,全方位地评估演唱者的心理状态,为音乐演唱及疗愈提供全面、科学、客观的实施路径与评估范式。

    2025年04期 v.27;No.144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宁波市快乐体操推广的困境与对策

    汪川;李莹;刘思奥;

    宁波市快乐体操发展的困境主要体现在教学体系薄弱、媒体对体操负面新闻的报道、体育运动多元化以及体育培训低龄化冲击、快乐体操赛事匮乏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可从优化教学体系、扎根学校体育教学,搭建普及桥梁、正面宣传快乐体操,拓宽市场渠道、创建多样化的俱乐部营销模式,建构产业链条、打造快乐体操赛事等方面入手,优化宁波市快乐体操的推广,促进广大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2025年04期 v.27;No.144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