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on

学前教育研究

  • 母亲环境关心对幼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自然联结的中介作用

    李瑞云;金芳;王梓璇;

    为探讨成人环境关心与幼儿自然联结和亲环境行为的关系,选取辽宁省内317名幼儿母亲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量表探索母亲环境关心对幼儿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母亲环境关心、幼儿自然联结、幼儿亲环境行为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母亲环境关心、幼儿自然联结及亲环境行为三者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母亲环境关心显著正向预测幼儿亲环境行为。由此可见,自然联结在环境关心与亲环境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2025年05期 v.27;No.14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宁波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现状与发展对策——基于妇联系统视角的调研

    袁静;张妤;董一;

    为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科学水平,有效引领家庭教育,宁波市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对宁波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站(点)的机构配置、管理制度、工作经费、专业专职人员、培训体系、供需情况作了调研,在系统规划、服务机制、资源整合等方面对全市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加强系统规划落实保障、健全服务机制促进发展、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联动的策略,以积极打造实体化、系统化、均衡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有效推进宁波市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025年05期 v.27;No.145 7-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融合共生:少子化背景下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模式构建

    徐晓青;

    幼儿园集团内存在办园性质不同难统一、课程模式多样难发展、优质师资不稳难竞争等问题,为使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水平与我国少子化进程相适应,尝试构建“文化+”引领机制。该机制围绕“融合共生”的核心理念,聚焦办园视角、课程模式、教师发展的多维度融合,凸显共生个体、共生模式、共生能量三方面,在党建品牌、教育质量、社会口碑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最终形成行之有效的幼儿园集团化管理新样态。

    2025年05期 v.27;No.145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园家社协同推进幼儿劳动教育:现实困境、价值指向及实践进路

    施苏苏;

    劳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方面,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协同推进幼儿劳动教育,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教育模式的有效路径。然而,当前园家社协同育人实践虽有一些探索,但存在育人理念偏差、沟通合作不畅和环境条件缺位等困境。园家社三方在角色明确、注重沉浸和情境生成的实践原则下,建立以“以儿童为中心”的目标体系、动态长效的协同机制和阶梯递进的课程体系,将有助于促成园家社协同推进幼儿劳动教育新格局。

    2025年05期 v.27;No.145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班幼儿陶艺活动的教学进阶

    洪盈;唐静亚;

    针对大班幼儿陶艺活动中传统文化教育浅表化、技能与文化割裂等问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为导向,构建“从器物操作到意蕴生成”的教学进阶机制。依托集体玩陶、项目制陶、品陶集市三级载体,引导幼儿在器物操作中播下文化感知的种子,在纹样探究中完成意义建构,在综合实践中实现意蕴生长。配套“四维破壁”操作支持与“三阶锚定”评价系统,破除实践壁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知识传递转向活态传承,为幼儿文化自信培育提供可操作的陶艺进阶范式。

    2025年05期 v.27;No.145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宁师新书架

  • 《0~3岁婴幼儿家庭早期教养指导》简介

    <正>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波教育学院)王雁茹副教授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该教材系202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3年浙江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年度宁波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双师型教师建设项目、浙江省高职教育“十四五”第一批教学改革项目、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2年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成果。该教材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新形态教材,以典型工作任务和案例为载体组织教学单元,适应托育专业结构化、模块化课程教学需要。教材中配套大量视频资源、案例资源、习题资源,为学生基于真实任务的情境化学习提供支撑。教材的编写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理念,充分依托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平台,邀请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护理专业教师、托育机构教师加入教材编写团队,做到课程建设团队与教材编写团队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学校与托育机构相结合。

    2025年05期 v.27;No.14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儿童研究

  • 透视与反思:儿童形象研究的历史追溯

    陈庭玉;夏巍;冯漫;

    儿童形象折射出儿童观的嬗变,是社会荣衰的真实表征。对儿童形象研究的整理与分析有利于儿童史研究资料的丰富与发展。通过追溯儿童形象研究的历史脉络发现,可将其分为内容局限的平淡期、视角全开的热恋期、深入发展的稳定期三个时期,展现出文学中的情感连接、媒介中的现实利益、艺术中的浪漫意蕴、教育中的制度建构四类儿童形象研究特点。透视这四类儿童形象研究具有的现实意义,提出开拓新视角、发现新史料的未来展望,为儿童形象研究理清发展进路。

    2025年05期 v.27;No.145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社会组织参与流动儿童阅读服务的实践与启示

    黄朋月;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流动儿童规模持续扩大,社会组织通过创新实践弥补公共文化服务短板,成为推动流动儿童阅读的重要力量。通过网络调查法,选取三个典型案例,深入剖析社会组织参与流动儿童阅读服务的实践模式。研究发现,社会组织的实践创新体现在五大维度:服务模式上依据流动儿童需求精准匹配路径;经费筹措上构建多元可持续资金链;服务上从通用服务转向精准干预,以数据驱动提升服务质量;治理结构上建立参与式治理机制;在数字化转型中解决服务痛点,兼顾效率与人文关怀。

    2025年05期 v.27;No.145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儿童科学学习的体验属性及实践逻辑

    胡慧睿;

    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科学启蒙的重要阶段,是科技人才培养的初始阶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阶段具有质的不同。学前儿童科学学习的体验属性是本质特征,儿童只有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才能凸显“学前性”。基于体验属性的儿童科学学习的实践逻辑体现在:亲身体验是具身性经验的首要途径;创设情境是替代性经验的直接路径;创造力是想象性体验的关键路径;基于情感是移情性体验的必然路径;实际生活是迁移性体验的现实路径。

    2025年05期 v.27;No.145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师教育研究

  •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阐释

    王丽;陶志琼;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包含三个方面,分别是专业理想、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专业理想为教师成长提供动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泉;专业能力为教师成长厚积实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坚实基础;专业智慧为教师成长点亮慧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高境界。幼儿教师专业理想的成长,使教师能够尊重儿童认知、关注儿童情感需求并呵护儿童品质成长;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应当包括反思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幼儿教师专业智慧的成长能够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促进师幼互动发展并增强教师教育情怀。专业理想、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的成长相辅相成,最终实现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2025年05期 v.27;No.145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实习师范生的情感体验与意义构建

    王一帆;王晓丽;

    师范生实习是教师教育的必要阶段,他们通过实习掌握实践知识,体验教师情感。基于认知、关系、情感的教师三维角色框架,以24位师范生为访谈对象,探讨师范生在实习期间面临的现实问题,分析他们对教师职业的情感体验,并挖掘这些感性体验背后的理性意义。研究发现: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焦虑、幸福、平淡、抵触等4种显著情绪。其中个人认知失衡会阻碍师范生教育情感发展;两对师生关系共同作用于师范生教育情感变化;教师生活环境对师范生教育情感的影响隐蔽但深刻。由此建议师范院校多措并举,帮助师范生构建积极的教育情感。

    2025年05期 v.27;No.145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重塑与效能提升

    何奕馨;王旻驹;

    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专业化重塑与效能提升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以宁波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揭示当前正面临教师结构失衡、产教协同机制薄弱、内生动力不足等核心困境,由此提出构建系统化改革框架。研究发现,宁波市通过创新的产教协同育人和教师培养等机制,为全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2025年05期 v.27;No.145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研究

  • 战略导向型高校绩效评价模式与机制研究

    黄志兵;

    随着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传统绩效评价模式难以适应高校战略管理的现实需求,集中体现为短期功利导向削弱长期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与战略目标脱节、多元主体协同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构建战略导向型绩效评价新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办学能力-关键举措-社会影响-组织变革”四维一体模型,实现战略目标的可视化分解与动态追踪。该模式创新性地采用三级协同机制:宏观层面建立政策响应与资源适配的纵向传导机制,中观层面形成跨学科、跨功能的横向整合网络,微观层面构建弹性评价周期与持续改进流程,为破解高等教育质量与效能提升的结构性难题提供新范式和新机制。

    2025年05期 v.27;No.145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经济场域中新媒体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与实践路径

    梁骥;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新媒体产业向“内容+电商”“社交+电商”等融合模式转型,催生了对数字技能与商业思维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针对这一挑战,新媒体产业学院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目标,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协同机制,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模块化课程、建设沉浸式数字商科实训平台及开展真实项目化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该模式通过课程体系重构、校企资源互通与数字技能认证体系的搭建,显著提升了学生在数字营销、跨平台运营及数据决策等领域的职业能力,并有效孵化区域电商品牌,为地方数字经济生态建设注入活力。这一实践路径形成了“需求精准匹配—能力动态迭代—生态持续赋能”的系统化解决方案,为职业教育与数字产业协同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范式。

    2025年05期 v.27;No.145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AIGC视域下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质教育

    李红玉;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正为设计范式提供新契机。聚焦AIGC视域下产品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变革路径,探索“新质教育”作为应对技术进化与人才结构重构理论框架。从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重构两方面解析AIGC推动设计教育变革的内在机制,强调人机共创能力的核心地位,并构建以“技术理解、创意整合、伦理判断”为支柱的新型能力结构。梳理当前教育实践中面临的课程滞后、文化弱化与治理失衡等困境。新质教育路径创新为:重塑培养目标,构建“人机共创”三维能力标准;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双轨并进与项目驱动机制;革新教评协同,打造“师、生、AI”共创育人新生态。

    2025年05期 v.27;No.145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社会创业视域下民办高校突破资源困境的路径选择

    白海雄;

    发挥自身优势,突破资源束缚,对于民办高校赢得生存空间,形成竞争优势,提升办学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民办高校面临筹资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低、社会资源拓展能力薄弱等多重困境,组织的双重属性、治理体系不完善、文化上的使命漂移及外部政策法规的规制是制约民办高校集聚办学资源的主要因素。应以社会创业理论为指导,按照“市场逻辑、多元协同、共建共享”的基本导向,从构建多元共治的现代治理体系、打造彰显自身特质的办学品牌、开拓多元化的资源筹措供给渠道、优化筹资制度环境等方面着手,全力突破资源瓶颈,加快向高水平大学迈进。

    2025年05期 v.27;No.145 76-79+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青年网络社交泛娱乐化的风险及防范

    李伟鑫;

    随着数字社交媒体的迅猛普及,网络社交已经成为青年群体一种新型交往方式。作为泛娱乐主义植入网络空间并衍生发展的新思潮,在平台资本流量至上价值导向下,以青年虚拟社交的虚假满足为内在驱动力,借助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劳动,在网络空间中潜滋暗长,并呈现出网络社交泛娱乐化的样态。使得青年身份符号化、精神偏离化、生活庸俗化。以青年网络社交泛娱乐化的表征及其本质为起点、挖掘其产生的原因为依据,提出增强主流价值引领、重塑网络社交风气,引导网络资本转向、纠正网络社交乱象,提升用网治网水平、规制网络社交行为等防范策略,以此消解青年网络社交泛娱乐化的风险。

    2025年05期 v.27;No.145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班主任谦卑型领导对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感知班级氛围的中介作用

    邹文谦;陈欣如;朱子豪;郑庆文;

    为探讨班主任谦卑型领导对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影响,采用谦卑型领导量表、感知班级氛围量表及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量表,对417名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显示:班主任谦卑型领导与大学生感知班级氛围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感知班级氛围与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班主任谦卑型领导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感知班级氛围;感知班级氛围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此外,感知班级氛围在班主任谦卑型领导与大学生社会情感能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2025年05期 v.27;No.145 85-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现实困境与提升策略

    王青迪;王焕鑫;

    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明确高校辅导员在新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深入剖析其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针对当前存在的思政教育、数字化应用、创新精神培养及职业指导等方面的能力不足问题,提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培训与工作考核机制、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参与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拓展产业调研交流的广度等策略,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核心素养。

    2025年05期 v.27;No.145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OBE视域下思政元素融入手工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应用

    胡蓉;杨爽;

    OBE教育理念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提升。课程思政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体系,强化价值观引领与社会责任感培养,二者均致力于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手工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之一,在培育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创造力与审美素养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基于OBE理念的手工课程教学应充分挖掘思政元素,通过重新设定课程教学目标、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构建多维课程评价体系等途径,实施融入思政元素的五位一体教学。

    2025年05期 v.27;No.145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创新策略

    汪秉晶;

    新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和互动性,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高校图书馆是师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场所,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阅读推广方式已难以满足新媒体环境下读者的多元化需求。新媒体环境下,需加强阅读推广队伍建设,挖掘馆藏资源,创新阅读推广特色品牌,改革阅读推广方式,利用新媒体优势进行宣传,并加大科技投入,从而提升阅读推广效果。

    2025年05期 v.27;No.145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春晚节目素材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史亚欢;

    课程素材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影响着课程设置、深入性及内容的吸引力。春晚作为中国的传统节目广受海内外观众的关注。以春晚为视角开展心理分析既可以拓展课程素材,激发学生参与心理健康课堂的积极性,也可以揭示心理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春晚节目背后的心理学意义。将春晚节目素材进行归类后,可应用于人际交往、情绪调节、压力管理等心理主题课堂,能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春晚节目素材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入新活力,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025年05期 v.27;No.145 105-10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自媒体运营”课程“三创”联动教学探索

    许谢艺;

    应对新媒体产业需求、强化校企合作,是当下高职院校“自媒体运营”应用型课程改革与研究重点。基于产教融合视角与“创课—创业—创新”三创联动的教学理念,提出高职院校“自媒体运营”应用型课程设计与实施路径:一是积极打造“课程—项目—企业”阶段式的自媒体营销技能培养创课模式,二是持续推进KOL、KOC、KOP的素人选拔机制,三是推进校企共建自媒体电商直播与短视频制作中心。通过“创课—创业—创新”三联动课程创新模式,真正实现培养自媒体运营应用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2025年05期 v.27;No.145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小学教学与管理

  • “双减”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的新生态构建及实践——以宁波为中心的考察

    吴淑芬;杨晶晶;仇恢;李朝霞;

    “双减”政策背景下,宁波市公共图书馆以馆校合作为抓手,积极构建儿童阅读推广新生态,助力教育减负与素养提升。新生态体现为三方面突破:一是政策驱动下的体系化布局,通过立法保障与专项经费建成全国首个市、县两级少儿图书馆全覆盖网络,打造“儿童友好”分级阅读空间;二是多主体参与的协同化运作,联合教育、出版等部门成立“青少年阅读推广共同体”,创新“名家领读+经典走读+家长陪读”的立体化服务链;三是城乡联动的均衡化发展,依托“小星星儿童阅读”项目培育乡村种子教师,缩小阅读鸿沟。以“甬上教育讲堂”等品牌为触点,宁波探索出图书馆嵌入学校教育、赋能家庭教育、激活社会教育的新生态实践路径,彰显公共图书馆在教育转型中的枢纽价值。

    2025年05期 v.27;No.145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学低段数学“体验式”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孙璐;

    体验式学习理论为小学低段数学“体验式”作业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促成了小学低段数学“体验式”作业设计的进一步实践探索。当前的小学低段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教师经验适配不足、评价体系单一化、成果呈现同质化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双减”政策相关要求,设计情景式、项目式、探究式、开放式四类作业框架,通过多元体验活动和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知识建构、能力发展和核心素养发展,探索符合低段学生认知特点的作业新样态。

    2025年05期 v.27;No.145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探索与实践

    张春燕;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通过整合关联性知识,打破传统课时壁垒,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核心概念为锚点、真实问题为驱动,重构教学内容与过程。本文结合浙教版教材案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综合实践活动及“勾股定理”与“不等式”的跨模块整合,阐述大单元教学如何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深度探究,培养抽象、运算、推理等能力及模型观念、应用意识,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提供实践路径。

    2025年05期 v.27;No.145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逻辑、机制与路径

    范家胄;孙赫东;

    建立健全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这一制度蕴含深刻的内生逻辑,植根于制度不断演进的历史脉络,体现了经典理论、实践成果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有机结合,具有强化政治引领和提高治理能力的双重效能。这一制度基于角色定位、协同联动、理念牵引三项机制进行运作。未来,可通过统筹共性与个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党的领导;兼顾秩序与活力,确保厘清党政关系与提高治理能力同频共振;统一党性与人民性,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这三方面的路径作进一步推进。

    2025年05期 v.27;No.145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童雅”德育品牌的构建与实施——以宁波市鄞州区东南小学为例

    谢增焕;吴维娜;

    宁波市鄞州区东南小学基于“让童心飞扬,为生命奠基”办学理念,探索“以德育人,雅润童心”育人方式,通过构建德育课程、学科课程、校本课程“三维一体”的德育课程体系,开展红色主题、绿色主题、蓝色主题“三色融合”主题德育系列活动,形成党团队、校家社、大中小一体化“一体三化”协同育人机制,初步形成“童雅”德育品牌。

    2025年05期 v.27;No.145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劳以育心:劳动教育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毛珂辉;

    当前高中生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及数字化时代的多重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劳动教育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手段,通过科学设计的路径与方法,为解决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创新实践。从劳动教育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视角出发,提出四条新路径:心理体验型劳动教育、数字化劳动教育、社会资源协同实践以及自主探究式劳动项目。这些方法结合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时代特征,旨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参考。

    2025年05期 v.27;No.145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