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籍洪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地方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具有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和战略价值。深入挖掘浙江地方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教育教学资源,并从课程资源、教学团队、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教学载体等方面探究浙江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从而助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2025年04期 v.27;No.144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励宁;
20年来“平安宁波”的建设既是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保障,也带来了经验和启示。安全稳定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平安校园建设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维,高校在维护校园稳定的长效机制建设中,应科学把握四重维度,即使命引领和价值追求的辩证统一、内外联动与重点突破的辩证统一、固本培元与开拓创新的辩证统一、制度规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
2025年04期 v.27;No.144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蓉;陈卓;
网络已成为公众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大学生是互联网上的活跃群体,其电子健康素养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通过文献综述,系统梳理国外大学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借鉴国外研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从网络治理支持性政策、分层教育系统化教学、多样化校园干预举措、生活方式高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27;No.144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闫书华;
“躺平”主义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它从思想和行为两个层面影响着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躺平”主义冲击“劳动立身”的生存基础,弱化大学生的奋斗意识;消解“奋斗出彩”的价值信仰,降低大学生的奋斗能力;动摇“立德树人”的育人根基,影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应以劳动教育引领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培育、以奋斗精神构筑大学生的价值信念、以多方联动营造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浓郁氛围,积极探索培育大学生奋斗精神的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27;No.144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邬红波;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与推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强调认知与实践的统一,对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中还存在“知而不行”“行而不知”等“知行脱节”的问题,影响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解读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内涵、剖析大学生“知行脱节”的现状的基础上,从提升个体层面的自我约束能力、提升高校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榜样作用三个层面,探索新时代大学生道德教育路径。
2025年04期 v.27;No.144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常俊勇;
红色戏曲文化元素与群众舞蹈创编课程的融合,既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又强化了群众舞蹈的审美与社会功能。群众舞蹈的地域性、群众性和娱乐性特征,为红色戏曲文化元素的融入提供了艺术基础。二者的结合既丰富了舞蹈表现力,又增强了红色文化的传播效能。在理论层面,红色戏曲元素的融入有助于革命历史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和群众舞蹈内涵的丰富;在实践层面,需通过挖掘地域红色资源、注重专业人才储备及借助数字化技术等手段,提升群众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教育价值,推动红色文化的创新性传承与发展。
2025年04期 v.27;No.144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胡英敏;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的精神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以思政课为主阵地、红色文化为载体,实现教育阶段的纵向衔接与横向融合,充分施展思政课的教育引导功能。这既有利于为实现民族复兴培育具备时代担当的青年人才,又有利于筑牢文化自信根基。改革中要坚持系统性、适应性、实践性原则,从设定螺旋式教学目标、构建多元化教学内容、创设阶梯式实践活动、建立数字化评价体系四方面推进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
2025年04期 v.27;No.144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吕天营;俞金波;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发“情境-行动”式创业课程体系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理论创新性。该体系结合“实际情境”“协作会话”“学生行动”“教师引导”“环境资源”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要素,精准定位现有创业课程体系的困境并实现靶向突破。基于情境、问题、行动三大框架构建“七步法”情景化教学流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范式革新,制定倾听、区分、发问、回应的“四能力”教练式师资标准实现授课师资队伍变革,研发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探索、自主总结的“三自主”行动型教学资源以实现课程内容资源创新,最终形成“情境-行动”式创业课程体系,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对创业知识的自主意义建构。
2025年04期 v.27;No.144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傅科杰;
新时代教育强调“知行合一”与“五育融合”,劳动教育在培养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素养、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调研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基础上,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构建工作坊模式下“趣厨”“趣植”“趣修”“趣节”的“四趣学堂”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保障体系,可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与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27;No.144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严觅知;
在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下,“日语阅读”课程中如何有效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是值得探讨的课题。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引入“小组合作发表”的课程整体满意度较高,课程改革在提升学生学术能力和思政素养方面成效显著。同时也存在学生参与度不均、反馈机制不充分等问题。据此,提出包括角色分工、系统性反馈和任务优化等改进策略,以期实现学生学术能力和思政素养的双重提升,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2025年04期 v.27;No.144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胡泽圻;周兴浩;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提升公寓服务质量对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公寓服务质量满意度的现状,从创新学生公寓服务模式、优化学生公寓服务功能和提升学生公寓服务实效三个方面,探索公寓服务质量满意度提升的策略,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2025年04期 v.27;No.144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孙敏明;
“三全育人”理念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据此,浙江万里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致力于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思政向专业思政的转化、构建“理论+实践”的思政育人模式、拓宽“汉语言文学+”的多渠道育人途径、促进教师科研和服务社会与教育教学协同联动等具体路径,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机制。
2025年04期 v.27;No.144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马慧;
语言表达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演讲与口才教学在师生角色定位与教学的实践性方面面临挑战。随着“价值共创”理念的引入,传统师生角色发生转变:教师从课堂控制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学生由教育消费者转化为生产者;口语实践教学得到进一步强化,实现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多方共赢;师生共创多方参与、互动合作的教育环境,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共育。
2025年04期 v.27;No.144 98-10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黄惠琴;张思杰;
教育数字化要求“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教育变革。系统探讨其数字化教学创新实践,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知识图谱、PBL(问题导向学习)教学法、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和产教融合模式,提出一套完整的课程数字化教学实践方案。本方案能推动课程教学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创造”的转变,也为社会培养兼具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
2025年04期 v.27;No.144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静;李牧城;
“双高计划”背景下,专业群建设质量是推进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以专业群建设质量内涵为起点,梳理其主要特征和关键要素,并针对首期“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构建专业群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以期为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和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2025年04期 v.27;No.144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蔡子毓;
全球产业智能化转型催生新质生产力,对高职院校服装教育提出改革要求,服装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挑战,需要重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契合服装行业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育体系,为服装类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v.27;No.144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